4月27日,徐州市第二中学举办第五次“青年教师德育论坛”,本次论坛由刘洋校长主讲。刘校长结合多年教育管理经验,从班规班纪的核心价值、制定原则到实施策略,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指导。

一、规范行为,培养自律
校长首先强调了班规班纪的核心价值。班规班纪不仅是规范学生行为、明确底线的工具,更是培养学生自律与责任感的重要途径。通过清晰的规则界定学生的权利与义务,可以减少管理随意性,帮助学生建立行为边界,降低矛盾冲突。同时,班规班纪通过约束与激励相结合,引导学生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遵守,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,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。

二、民主与科学并重
在制定班规班纪的过程中,刘洋校长提倡“民主与科学并重”的原则。他建议通过班会、问卷等形式收集学生意见,讨论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,增强学生的规则认同感。此外,设立“班规起草小组”,由学生代表和班委共同拟定初稿,避免班主任“一言堂”,确保规则的公平性与可操作性。
三、内容设计的科学性
刘校长特别指出,班规班纪的内容设计应层次分明,将基础性规则(如考勤、着装)与高阶要求(如课堂学习、班级贡献)相结合。规则需量化且易于实施,同时对特殊情况预留调整余地,如病假补交作业的流程,体现人文关怀。
四、公平与温度并存
在执行阶段,刘校长强调“公平与温度并存”的理念。他建议通过主题班会、班级公告栏等方式,以温馨的形式传达规则,班主任应以身作则,如守时、诚信等。设置1-2周的“试行期”,允许学生提出修订建议。此外,建立“提醒—警告—反思—惩戒”的渐进式处理机制,避免过度惩罚。对于多次违规的学生,应开展谈心,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(如寻求关注、家庭问题),并提供个性化帮扶。
五、营造公平有序的班级生态
刘校长总结道,班规班纪的制定与执行不仅能营造公平有序的班级生态,还能提升管理效率,成为家校协同的纽带。统一的标准可以避免教师主观判断偏差,增强学生信任感,形成“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”的集体意识,提升班级凝聚力。同时,班规班纪可作为家校沟通的共识依据,帮助家长理解学校管理逻辑,形成教育合力。

结语
本次论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德育工作指导,刘校长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,又有实践深度,赢得了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,将把所学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中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